上廁所、睡覺、洗澡、刷牙……這些看似最平常的事情,卻因為人們生活越來越講究,反而“走入歧途”。近日,美國健康生活網站“生活密碼”就為我們列舉了六種“被扔掉的好習慣”。對照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,這些“好習慣”你還留著嗎?
一、蹲著上廁所。自19世紀“坐式馬桶”取代“蹲坑”,不僅使人們的如廁問題變得體面,也讓更多的人開始享受上廁所時看書、看報、玩iPad甚至抽煙的“馬桶時光”。然而據英國《每日郵報》報道,曾經發明馬桶的英國人,卻在150年后開始摒棄它。位于曼徹斯特市的著名商業城洛奇代爾鎮,為主要的購物中心“換回”了蹲便器。究其原因,坐式馬桶在方便的同時,也給我們的健康埋下了隱患。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教授袁鳳蘭提醒,坐馬桶時,身體和有毒物質之間形成了一個封閉空間,時間長了,這些毒氣會進入人體內,嚴重的還會引發痔瘡、肛門炎、慢性陰道炎,甚至宮頸癌等婦科腫瘤。尤其是坐在馬桶上抽煙的人,更是受到雙重危害。因此坐馬桶排便要“短平快”,盡量減少和有毒物質的接觸時間。從健康角度來講,傳統蹲坑比馬桶更好一些。
二、多用腹部呼吸。如果我們一起做個深呼吸試驗,當你發現自己在呼吸時會下意識地將肩膀稍稍上提,胸部慢慢充氣鼓起來,這就是“胸部呼吸”。但這種我們可能早已習慣的呼吸方式,卻會在潛移默化中給肺部帶來傷害。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楊力表示,現在許多人都習慣于只用胸部呼吸,這主要是胸部的擴張和收縮,橫膈膜的運動較小,呼吸多集中在肺的上、中部進行,肺的下部由于運動較小,時間長了會逐漸形成肺泡關閉,導致肺組織萎縮,甚至纖維化,許多老人也容易得上肺炎。與之形成對比的腹式深呼吸——吸氣時擴張腹部、呼氣時收腹,則是應該提倡的健肺好方法,我們在嬰兒時期曾經常采用。這種方式可以加強并充分利用橫膈膜,使胸廓得到最大限度的擴張,肺下部的肺泡得以伸縮,讓更多的氧氣進入肺部,改善心肺功能。
三、沒把失眠當回事。“每天要保持連續8小時的優質睡眠”是早已在我們腦中形成的健康觀念。因此,有的人如果在晚間熟睡中突然清醒,就開始擔心是不是失眠了,并著急尋找解決方法,甚至自作主張服用安眠藥。但實際上,人要不間斷地睡上八小時是近代才形成的觀念。早期人類為分段式睡覺,睡上3—5個小時,期間會醒一會,然后再小睡3—5個小時。直到電燈出現后,人類正常的睡覺時間變得越來越晚,早期的分段式睡眠逐漸被壓縮成一次八小時睡眠。北京朝陽醫院睡眠呼吸中心主任郭兮恒告訴記者,熟睡中突然出現清醒是一種自發性的正常生理情況,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,比如噩夢、噪音等,如果可以再次自然地睡著就不用擔心。如果經常性出現這種情況,并且每次都超過30分鐘,那么最好就要去醫院尋求解決方法。
本文Hash:3cfbe7ce0f3bbed0ce4d263ae8658bf84c741083
聲明:此文由 Sukin 分享發布,并不意味163女性網贊同其觀點。文章內容僅供參考,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,請聯系我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