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2年丹麥科學家指出,在過去50年中,人類精子數量減少了近一半,即從1940年的平均每毫升1.13億個精子下降 到1990年的平均每毫升6 600萬個精子;英國科學家的研究表明,上世紀40年代,成年男性每毫升精液中精子數平均為1.3億個,上世紀90年代初,下降到平均每毫升8 700萬個精子。國內有研究發現,我國正常有生育力成年男性的精子數目下降達20%,精子數量下降超出想像,引起全球關注。近年來的研究發現,環境惡化、不健康的生活方式、生態變異等因素導致了生殖異常。
引起少精子癥的常見原因有:
(1)染色體異常
染色體數目和結構異常,尤其是性染色體異常,會嚴重影響睪丸生精功能,造成精子減少甚至無精子。精子密度低于1 000萬/毫升的患者,都應做染色體檢查。另外,Y染色體上與生精有關的基因-無精子因子有微缺失時,也會導致患者出現嚴重少精子甚至無精子。
(2)隱睪
由于睪丸沒有下降到陰囊,長期導致睪丸溫度升高,引起睪丸發育不全或萎縮,導致生精障礙,使精子生成減少。
(3)精索靜脈曲張
由于精索靜脈內壓力增高,血液回流受阻和滯留,影響了睪丸內的血液循環,導致血液內二氧化碳蓄積和缺氧,有害物質濃度升高,自由基含量增多,睪丸局部溫度升高,干擾了新陳代謝和精子生成,導致精子大量減少甚至會消失。但精液質量與精索靜脈曲張嚴重程度并不成正比,有時精索靜脈曲張已經很嚴重了,但精液質量仍很好,仍能受孕;有時精索靜脈曲張很輕,但精液質量卻很差。
(4)內分泌異常
垂體發生腫瘤、受到壓迫、組織缺血性梗阻、感染、手術切除或放療破壞等,均會出現嚴重的垂體功能不足而造成性縣瀉功能低下,使患者出現性欲和性交能力減低,睪丸萎縮,精子生成減少;泌乳素瘤可使血中泌乳素水平顯著升高,使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分泌減少,干擾了黃體生成素的分泌,進而使睪酮分泌減少,精子生成減少;糖尿病、腎上腺和甲狀腺疾病可造成睪丸生精障礙而導致精子減少。
本文Hash:beff51ee28cc3b726f75bb8f9b4b5febad1bfc7a
聲明:此文由 maylee 分享發布,并不意味163女性網贊同其觀點。文章內容僅供參考,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,請聯系我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