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做身體體檢時,突然被醫生告知有“宮頸糜爛”,這個時候,很多人就會開始焦慮,認為自己患了嚴重的婦科疾病,需不需要進行治療?咱們一起來看看專業婦科醫生怎么說吧!
真相:宮頸糜爛不是病!
宮頸糜爛常被認為需要治療,它到底是不是婦科疾病?事實上,宮頸糜爛是人體一種正常生理狀態,不是一種疾病,也不是一種診斷結果。宮頸糜爛在醫學中稱為“宮頸柱狀上皮異位”,它并不是字面上表現的“糜爛”。之所以會有宮頸糜爛的說法,是因為柱狀上皮比較薄弱,因此在陰道鏡觀察下顯得顏色有點紅,甚至有顆粒樣的改變,看似像糜爛。很多女嬰甚至剛出生就有“宮頸糜爛”現象,這主要是因為母親懷孕時體內雌性激素水平較高,影響到了女嬰,當女嬰離開母體,這種“宮頸糜爛”現象很快也會消退。

宮頸糜爛需要治療嗎?
生理性的宮頸糜爛,主要集中在青春期,生育需求期,懷孕或者口服避孕藥這幾個時期。因為這階段雌激素分泌比較旺盛,導致正常的柱狀上皮往外移動,使得宮頸類發生似紅色的改變,正是我們看見的宮頸糜爛的狀態。絕大多數“宮頸糜爛”都屬于前面提到的生理性的改變,這不是一種病理,并不需要治療。

有一些病理,會引起宮頸紅色樣改變。此處需要注意,是宮頸紅色樣的改變,這并不代表就是宮頸糜爛。宮頸紅色樣改變,看起來跟宮頸糜爛一樣,都是紅紅的,很容易與宮頸糜爛混淆。宮頸上皮內瘤變,或者女性一大健康殺手——宮頸浸潤癌,這是兩種常見的宮頸病變,都有一定幾率引起女性宮頸紅色樣改變。這兩種情況,才真正需要治療。
婦科檢查很有必要!
宮頸糜爛沒辦法通過自我感覺進行判斷,只能通過醫院做陰道內窺鏡檢查,才能確定。
門診很多自我感覺有宮頸糜爛的患者,她們描述自己的情況,往往是陰道異味比較大,分泌物多,分泌物顏色異常。但其實,這些情況是一半婦科炎癥的表現,而不是宮頸糜爛的表現。

還有部分患者出現接觸性出血的問題。這種情況,如果合并檢查有宮頸糜爛,則需要引起重視,建議再做宮頸細胞學檢查,甚至病理檢查。如果檢查有高危HPV感染,合并有宮頸糜爛的,也需要再做病理檢查。
宮頸糜爛聽著很可怕,但并不是一種疾病,而是一種臨床體征,需要區別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。如果是生理性多數無需處理;如果是炎癥則需針對炎癥處理;如果為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甚至宮頸浸潤癌則需進一步處理。
本文Hash:c76184a0262037ed268b59df75d7b9ae163c4a57
聲明:此文由 163lady 分享發布,并不意味163女性網贊同其觀點。文章內容僅供參考,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,請聯系我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