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我國剖宮產率上升很快,雖然它能更大可能地保障高危孕婦和胎兒的安全,但太高的剖宮率也會增加并發癥的發生,宮頸粘連就是其中很常見的一種。
“粘連”連B超、CT都查不出來
案例:李女士趁著二胎開放,通過剖宮產術迎來了二寶。可是因為在生第一胎時是剖宮產,術后沒有采取有效的防粘連措施,連續幾年下腹一直疼痛不已。這次生二胎又是剖宮,醫生就發現子宮切口和腹壁間有大量粘連,這使她的剖宮產手術比第一胎延長了一個小時,術中出血量也較多,術后的恢復時間更是比第一胎時長得多。
粘連是什么?簡單地說,就是組織損傷在愈合時過度愈合造成的。當我們身體組織受傷后出現炎癥反應時,身體為了更好地保護受損組織,就會分泌出纖維蛋白包裹住這些組織,待愈合完成再“全身而退”,可愈合完成后,有些纖維蛋白沒有被身體吸收,就形成了粘連。
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婦產科主任鐘梅教授解釋到,任何手術都可能發生粘連,而剖宮產的粘連主要集中在膀胱與腹壁之間、手術切口和腹壁之間。而且,這種粘連通過B超、CT并不能發現,所以開腹檢查是知曉是否粘連的唯一途徑。
6類是剖宮產粘連高危人群
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,首次剖宮產術后粘連的幾率為45%,如果是二次剖宮這個幾率則高達76%,三次幾率則為83%。這就意味著,即使是首次剖宮產,粘連的幾率都是相當高的,相當于每10個孕婦中,就有4個會發生粘連。
粘連看似是傷口愈合的結果,但事實上它也會給孕媽媽帶來很多麻煩,比如延長產程、慢性腹痛、不孕不育、術中并發癥和小腸梗阻。而且一旦出現這種粘連,以后進行剖宮產、腹部手術或婦科手術時的難度則更高,還會帶來各種術后并發癥。
其實,并不是所有的孕媽在剖宮產時都會出現粘連,但以下6類孕媽則在特別注意,因為她們是粘連的高危人群:
高齡產婦
疤痕體質
慢性盆腔炎癥
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
接受過卵巢和輸卵管手術
子宮肌瘤剔除術和粘連松解術的患者
鐘教授指出,順產是女性生產時的首選方式,若迫不得已選擇剖宮產,那就一定要在首次剖宮時做好預防粘連措施。
本文Hash:c88f633148983c85653025921f61f729794eb82c
聲明: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發布,并不意味163女性網贊同其觀點。文章內容僅供參考,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,請聯系我們。